带状疱疹的中医休养史检会
作家:广东李欣茂(网名汤一笑)
图片
带状疱疹是现代医学的称号,中医学传统上对此病的称呼很脱落,称号多达几十个,常见的有蠼螋疮、甑带疮、蛇串疮、蛇丹、缠腰火丹、蜘蛛疮、火带疮、龙缠疮、缠腰火龙、蛇盘疮、蛇盘疮、飞蛇病、串腰龙、缠腰龙、缠腰蛇、腰缠、蛇盘痛、蛇毒、丝带痛、甑带疮、生蛇、皮蛇、蛇缠、转腰龙等。还有些描述类似此病的病名,无法详情是或否。清代以来医家多将此病称为“蛇串疮”。
马王堆汉墓出土的《五十二病方》中第七十九方:“大带者,燔(疑难字,左“土”,右上常字头,右下“田”),与久膏而口(捣)傅之”,文中“大带”,有些学者以为可能是指带状疱疹。
晋唐间,带状疱疹被以为是“蠼螋(qú sōu)虫尿东说念主影”所致,故称呼为“蠼螋疮”。《医心方》引录“《葛氏方》治卒得蠼螋疮方,此疮常绕东说念主腰胁,甚急痛。”光显即是带状疱疹。《葛氏方》治法如下“盐三升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及热,以绵浸汤中,㩉(音吸,击也)疮上。又方:烧鹿角,苦酒和涂之。又方:楝皮及枝,烧作灰,敷之。又方:末赤小豆,苦酒和涂,若燥者,猪膏和涂。又方:胡粉涂之。又方:末蚯蚓矢,敷之。”
古东说念主诬告这种皮肤病为“蠼螋疮”,简略是因为其与虫咬性皮炎相似。除过敏性体质外,战争现代所说的革翅目蠼螋科的蠼螋一般不会导致皮炎,但古东说念主所说的“蠼螋”简略还包括隐翅虫之类(两者相比相似),古东说念主或常见隐翅虫皮炎之类,是以就会以为这种皮肤病亦然“蠼螋尿”导致的。
东晋《小品方》则说是“蛷蝮尿生疮”:“有蛷蝮虫,尿东说念主影,便令东说念主病也。其状,身中忽有处惨痛如芒刺,亦如虫所吮螫,然后起细㾦㿔,作聚如茱萸子状也。其㾦㿔边赤,中尖有白脓如粟粒是也。亦令东说念主皮肉急剧,恶寒壮热。剧者连起,竞腰胁胸背也,初得时便以水磨犀角涂之,以止其毒,治之如火丹法,并诸草菜单行治也。”而《小品方》治火丹法是内服漏芦汤(若无药处,单服大黄一两,取利),外用升麻汤搨或用升麻膏傅。另“治丹诸单行方,或得一物瘥:水苔、生蛇衔、生地黄、生菘叶、蒴藋叶、五叶藤、慎火草、浮萍草、豆豉(水和)、大黄(水和)、栀子(水和)、黄芩(水和)、芒硝(水和),十三味,但得一物捣以贴之,即瘥。”
隋代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》中有多处波及带状疱疹。其卷之三十五有“甑带疮候”:“甑带疮者,绕腰生。此亦风湿搏血气所生,状如甑带,因以为名。又云:此疮绕腰匝,则杀东说念主。”卷之三十六有“蠼螋尿候”:“蠼螋虫,云能尿东说念主影,即令所尿之处,惨痛如芒刺,亦如蚝虫所螫,然后起细㾦㿔,作聚如茱萸子状。其㾦㿔遍赤,中央有白脓如粟粒,亦令东说念主皮肉拘急,恶寒壮热。极者连起,多着腰胁及胸,若绕腰匝遍者,重也。”此段内容与《小品方》所描述的“蛷蝮尿生疮”交流,但毒虫的称号有异,应该是各地叫法不一。《病源》卷之五十又有“蠼螋毒绕腰痛候”;卷之四十九还有“茱萸火丹候”,这些应该都属于带状疱疹。巢元方没特意志到“甑带疮”和“蠼螋尿候”应该是归拢种病,简略一种是朔方的叫法,一种是南边的叫法。
唐代方书中基本查不到“甑带疮”的休养。《令嫒要方》、《外台》中,都见有“蠼螋疮”的休养。孙真东说念主我方也得过此病,《令嫒》有云:“余以武德中六月得此疾,经五六日觉心闷欠安,以他法治不愈。又有东说念主教画地作蠼螋形,刀子细细画取蠼螋腹中土,就中以唾和成泥涂之,再涂即愈,将知天地万物相感,莫晓其由矣。”以泥或尘土涂治,后世民间也多见此法。
孙想邈《令嫒要方》治蠼螋尿方:
羊髭烧灰,腊月猪脂和封之。
又方,捣豉封之。
又方,醋和胡粉涂之。
又方,烧鹿角为末,以苦酒和敷疮上,已有汁者,烧说念旁弊蒲席敷之。
又方,槐白皮半斤切,以苦酒二升渍半日,刮去疮处以洗,日五六遍,仍以赤小豆末以苦酒和敷之,燥复易。赤子以水和。
又方,嚼大麦以敷之,日三。
又方,燕窠中土,以猪脂和敷之。
又方,熟嚼梨叶,以水和涂,燥复易之。
又方,马鞭草熟捣烂以敷上,燥则易之。
又方,取吴茱萸东行根下土,醋和涂之。
《外台》引《备急》:疗赤子蠼螋疮,绕身匝即死方。揭蒺藜叶傅之,无叶,子亦可使用。
日东说念主丹波康赖《医心方》撰于982年,其所引录的古方书则大略为宋往日医籍。其所引“《令嫒方》蠼螋尿疮方”,有四方,其中一方上述不见:“取厕前东说念主尿泥涂,立瘥,绝验,更不须余方。”
《医心方》引录的其他方书方:
《拯要方》疗蠼螋尿疮,集集然黄水出方:甘草汤洗之。
又方,捣韭汁涂之。
又方,嚼麻子涂之。
又方,黄柏末,和猪脂涂上,明日以盐汤洗。
又方,嚼桂涂之。
《如意方》治蠼螋疮术:捼鸡肠草敷之
《广济方》疗蠼螋尿绕腰欲死方:取败葵扇,煮取汁洗之。
又方,取扁豆叶,捣汁涂之,立效。
《集验方》治蠼螋方:槐白皮半斤,切,以苦酒二升渍半日,刮去疮处以洗,日五六。
又方,以猪脂、燕巢中土,苦酒和以敷之。
南宋刘昉《幼幼心书》(1132年)引录“《令嫒》治赤子蠼螋咬绕腹匝即死方”:“上捣蒺藜叶敷之,无叶子亦可。”其他与上述类似者略去。
《幼幼新书》引录《圣惠》治蠼螋疮方如下(与上述类似者略去):
《圣惠》又方,上以生甘草捣末敷之。
又方,上以梨子嚼汁涂之,干则再涂之。
又方,上以粟子烂嚼涂之。
又方,上以扁竹汁涂之。
又方,上生白矾细研,以生葱汁调,厚涂之。
以上是宋往日医书对带状疱疹的记录和休养情况。
宋元明清时期带状疱疹新出现的休养药物
宋元
捣马齿苋敷之,日二。(宋《证类本草》,1082年)
沈括《梦溪笔谈》(约1086年至1093年)云:“秦皮治天蛇毒,似癞非癞。天蛇即草间黄花蜘蛛,东说念主被其螫为露珠所濡乃成此疾,遂煮汁饮之,差。”天蛇毒猜度即是带状疱疹,这简略亦然“蜘蛛疮”别称的由来。《本草衍义》(1116年)“秦皮”条现时也有交流记录。但后世未见有用秦皮休养蛇串疮的。
蜘蛛疮。土蜂窠、露蜂窠、白矶、硇砂、雄黄(参半两),麝香(一钱)。上为细末,用醋涂病处,日二。(宋《鸡峰普济方》,1133年)
蛇缠疮,用雄黄为末,醋调涂。仍用酒服。(元代《世医得效方》,1335年)
用镜面草东说念主盐捶烂,敷疮头上,立效。(元代《世医得效方》,1335年)
用羊乳敷其上,或用清油搽之即安(元代《秘传外科方》,1378年)。
明代
剪红萝花或叶细末蜜调涂。(明代《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》,1386年)
用生铁为末,猪胆汁为膏涂。(《普济方》,1406年)
先用麻油搽。次用糯米同韭擂成膏涂(《普济方》,1406年)
治蛇缠疮,上用雄黄研为末,以醋调涂,仍用酒调服。(《奇效良方》,1470年)。
白蛇缠疮,有头尾,严似蛇形。初起宜隔蒜于七寸上灸之;仍用雄黄为末,醋调敷之;仍以酒调服之。或万病解毒丹(即紫金锭)、蜡矾丸,外涂内服。(李挺《医学初学》,1575年)
先用雄黄末搽,如有白泡再用海金沙末搽好。(《仁术便览》,1585年)
治蛇窠疮,来去苍凉。内服雄黄、靛花水调各一钱。外用雄黄、靛花(即青黛)各一钱,蜈蚣一条,共研细末,水调敷效。(张浩《仁术便览》,1585年)
白鳝泥(高岭土),香油调敷。(《本草纲目》,1590年)
牛乳饮之良。(《本草纲目》引《生生编》)
蚯蚓连泥捣敷。(《本草纲目》)
马兰、甘草擂醋搽之。(《本草纲目》引《济急方》)
糯米粉和盐,嚼涂之。(《本草纲目》引《济急方》)
或问:绕腰生疮,累累如珠如何?曰:是名火带疮,亦名缠腰火丹。由心肾不交,怒气内炽,流东说念主膀胱,缠于带脉,故如束带。急服内疏黄连汤。壮实者,一粒金丹下之。生涯饮(即仙方生涯饮)加芩、连、黄柏,外用清热解毒药敷之。(王肯堂《证治准绳》,1602年)
捣莴苣烂涂,或研莴苣子涂之。(明代《证治准绳》,1602年)
用芦箔上草绳经子烧灰,同生油调涂。(明代《证治准绳》)
用蜈蚣不拘若干,东说念主真香油内瓷瓶收贮搽之。不二次即愈。(明代《外科启玄》,1604年)
先用芒麻丝搓疮上,令水出,次以雄黄枯矶等份末干搽之妙。
苎麻在疮上揉搓水出,即以苎麻烧灰为末,掺在疮上即愈。(《外科启玄》)
方用宝钞一张,烧化存性,研为细末,用米醋调稀,鸡翎涂患上,一日三次即愈。忌食发物。(明代《外科正统》,1617年)
(火丹)干者色红,形如云片,上刮风粟,作痒发烧,此属心、肝二经之火,治以凉心泻肝,化斑解毒汤是也。湿者色多黄白,大小不等,活水作烂,又且多疼,此属脾、肺二经干冷,宜清肺、泻脾,除湿胃苓汤是也。腰胁生之,怒气妄动,名日缠腰丹,柴胡清肝汤。外以柏叶散、如意金黄散敷之。(陈实功《外科正统》,1617年)
清代
缠腰火丹,别称火带疮,俗名蛇串疮,初生于腰,紫赤如疹,或起水泡,痛如火燎,由心肾不交、怒气内炽、流东说念主膀胱而缠带脉也,宜内疏黄连汤清之。壮实者贵金丸(大黄白芷)下之。外精练膏涂之自愈。……精练膏,用石灰一块,凉水化开,加水打溷,澄少时,取净水一蛊,兑香油半钟,打数百成膏,加雄黄末极少,再打匀,用鹅翎蘸扫患处,立效。(祁坤《外科大成》,1665年)
原蚕沙,少加雄黄,麻油调敷。(《本草备要》,1694年)
解蛛丹,治蜘蛛疮。苎麻根灰(三钱),龙脑(二分),轻粉(五分),抱出鸡蛋壳烧灰,(一钱),灯草灰(二分),白明矾(三分)。共研细,掺疮上即痊。然必须用苎麻揉搽,皮破掺药,效之神也。(陈士铎《洞天奥旨》,1694年)
螟蚣油(《巫彭真君传》),治蛇窠疮,兼治蛇咬伤成疮,俱神。蜈蚣(十条,为末,不可经火),白芷(三钱,为末,白者佳),雄黄(三钱,为末),生甘草末(三钱),香油二两。将三味浸之三日,或随浸调搽,皆能立功也。(陈士铎《洞天奥旨》,1694年)
用锅脐灰,将臭饭脚水调敷。(《申饬丹方汇编》,1707年)
赤白蛇缠方。大黄、五倍子(各二钱为末)。蛇壳烧灰。菜油调敷,立效。(《惠直堂申饬方》,1734年)
(蛇串疮)干者色红赤,形如云片,上刮风粟,作痒发烧。此属肝心二经风火,治宜龙胆泻肝汤;湿者色黄白,水疮大小不等,作烂活水,较干者多疼,此属脾肺二经干冷,治宜除湿胃苓汤。若腰肋生之,系怒气妄动,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,其间小疱,用线针穿破,外用柏叶散敷之。……柏叶散:侧柏叶(炒黄为末)、蚯蚓粪(韭菜地内者佳)、黄柏、大黄(各五钱),雄黄、赤小豆、轻粉(各三钱)。上为细末,新取水调搽,香油调搽更效。(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决》,1742 年)
白及(八钱),水龙骨(粪缸板上者佳)。研末。水调搽。(《绛囊摘要》,1744年)
若腰胁生之,乃怒气妄动,名日缠腰丹,用柴胡清肝散,以慈婴散敷之。(《吴氏医方汇编》,1751年)
以苎麻搓去疮内水汁,用金黄散搽之。(《疡医大全》,1760年)
劈毒立消丹(吴羹相),治白蛇缠并蛇蝎蜈蚣疯犬咬毒,肿痛弥留者。雄黄(一钱五分),麝香、龙脑(各一分),牙硝(二钱)。上药端午时虔敬修合,遇证点男左女右眼大眦内。痛一盏茶时即止,其肿渐消,其痛渐止,三日痊愈。
隔纸膏(曹羽文):雄猪油去皮膜熬化,冷定,入劈毒立消丹,再加麻油二茶匙,飞丹三钱登第,摊隔纸膏贴之,神效。
猪窠草烧灰,麻油调搓。(《疡医大全》,1760年)
陈壁土、头发灰(各等份)。麻油调搽。(《疡医大全》,1760年)
鲜鳝血涂。
黄粟米焙,研细,麻油调搓。
干艾叶搓为纸捻,烧烟熏至黄色即住,神效。
酒调雄黄白芷搽之。
鳝鱼血调雄黄末敷上即焦,神效。
用紫棉纸三张,作三长条,以火点着,从初起疮上照至疮尾,行将紫棉纸灰用灯盏油脚调匀搽之。逐日一次,三日痊愈。(《疡医大全》,1760年)
灶心土干研,清油调涂。(《疡医大全》,1760年)
甚者急以细磁锋砭血,精猪肉片贴之。(近代也有用羊肉片的)
金墨磨浓和雄黄末涂之。(《疡医大全》,1760年)
王氏秘方:九龙草焙存性,麻油调搽。(《本草纲目拾获》,1765年)
万年轻,捣汁搽。
翠羽草(翠云草),捣汁涂上,一夕立消。
旧伞纸烧存性,香油调敷。(《本草纲目拾获》,1765年)
急宜服药以解之(宜仙方生涯饮),壮实者下之(宜内疏黄连汤),外用清热解毒药敷之。(《杂病源头犀烛》,1773年)
用蛇泡勒烧灰,麻油调搽。(《文堂集验方》,1775年)
雄黄末酒调服。外用油调涂。
橘叶七片,糯米共捣敷即效。
柿漆汁敷上四围,以朱点之。
口嚼糯米敷之。
五倍子末黄泥水调涂。(《文堂集验方》,1775年)
旧草席,烧灰香油调敷。(《外科备要》情欲印象bt,1840年)
用龙胆草研末,柿漆调敷。
灯火向两端烧五次,并用雄黄外敷内服,极效。(《外科备要》,1840年)
陈石灰,麻油调敷即愈。
鸡冠血,日涂数次。
生百合和白糖捣烂,涂敷即消。(《外科备要》,1840年)
鲫鱼烧灰,和醋搽之,均极效。(《验方新编》,1846年)
蛇串丹应急方:……急用灯火周围打数焦,止其生开。内服:云苓、甘草、柴胡、牛蒡子、黄柏、银花各钱半、羌活、枳壳、桔梗、川芎各一钱、薄荷五分,水煎服。外用:侧柏叶炒黄五钱,蚯蚓粪不拘若干,黄柏、大黄五钱,赤小豆三钱,共研细末,用猪胆汁调搽即愈。(《验方新编》,1846年)
方柿油搽之(《幼科切要》,1847年)
大麦炒焦研粉菜油油和敷。(《鸡鸣录》,1850年)
串蛇丹,先于七寸处灯火三灸,用苋菜根烧灰存性,麻油调搽。(《申饬良方全集》,1863年)
白蛇缠,红土香油调敷亦妙。(《奇效方便良方》,1880年)
火丹,芝麻炒研,菜油调敷,大庸东说念主俱神效。(《疑难急症简方》,1895年)
烂铁锈,磨浓敷之,立效。(《疑难急症简方》,1895年)
(古代费力到此为止。所见古医书中类似的步调不收录;现代东说念主基本一经无法使用的步调不收录;祝由术不收录。条款头尾注明出处,中间条款同出此书。)
从以上这些史料看,宋代往日,带状疱疹中医多称为“蠼螋疮”,其可能也包含有隐翅虫皮炎之类,休养之外治法为主。《小品方》建议“治之如火丹法,并诸草菜单行治也。”具体是内服漏芦汤(若无药处,单服大黄一两,取利),外用升麻汤搨或用升麻膏傅。对其病因大略有三种不雅点,主流是蠼螋尿毒,二是热毒(《小品方》:治之如火丹法);三是“风湿搏血气所生”(《诸病源候论》,甑带疮)。
我相比奇怪《刘涓子鬼遗方》中莫得专门论治“蠼螋疮”,自后想理会了,简略是因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主要论治痈疽,而古东说念主以为“蠼螋疮”大略属于虫蛇咬伤之类,《令嫒要方》中,孙想邈就把它列入《备急方·蛇虫等毒第二》中,也因此自古主流都是外治。宋代运转,“蠼螋疮”一词就荒凉东说念主用了,简略与这两个字难写难认磋商。此后时期,直到清代,方书中断断续续也偶有说起“蠼螋疮”休养,多列于毒虫咬伤部分,后世或一经多指隐翅虫皮炎之类了,休养步调其实也类同蛇串疮。
带状疱疹在宋代运转出现“蜘蛛疮”的称呼(《鸡峰普济方》《传信适用方》),这个称号一直到如今还有东说念主用。明代陈实功说:“蜘蛛疮或衣沾蜘蛛遗尿或虫蚁游走而成。”宋代出现“天蛇毒”的称呼(《梦溪笔谈》),元代出现“蛇缠疮”之名(《世医得效方》),明代又有称“蛇缠丹”、“蛇窠疮”等称呼,申斗垣《外科启玄》(1604年)云:“此疮因穿着被蛇游过,或饮食内受沾蛇毒,入于外相,致生疮且痛”(有费力说这是朱丹溪说的,我未能查到具体出处)。“蛇”类的称呼自后发展为主流,简略是因为相比形象贴合。清代以来医家多将此病发于胁腰者称为“蛇串疮”,而发于其他部位者多形象地称为“蜘蛛疮”或“茱萸丹”。
从上头所列史料也可以发现,带状疱疹在明代往日简略都是以单方外治法为主,因为那时古东说念主多以为此病是虫蛇尿毒所致,直到清初陈士铎《洞天奥旨》(1694年)反对虫尿病因说:“或谓沾濡蜘蛛之尿而生者,其说非是。大要皆皮肤之血少,而偶沾毒气、潮湿,遂生此疮耳。”从1991年樊中州《外科与皮肤疾病千首妙方》中所收载的带状疱疹休养步调看,那时中医界对带状疱疹的休养照旧之外治法为多见。古时严重的蛇串疮无疑也有内治法,但应该是当作念火丹之类来休养的,如《小品方》所说的那样。古方书中将此病确凿零丁报告内治法的,应该是发生在明代。
宋代萌芽用秦皮煮汁服用休养天蛇毒,后世统统淡忘,然则在休养蜘蛛咬伤的休养中还偶见使用。李时珍曰“而东说念主止知其治目一节,几于烧毁,良为可惋。”元末危亦林《世医得效方》(1335年)中蛇串疮外涂内服的休养步调运转出现了:“蛇缠疮,用雄黄为末,醋调涂。仍用酒服。”传统上仅用外涂的雄黄,运转出现了醋调外涂+酒调内吃法。明代前期,董宿原《奇效良方》(1470年),秉承了这一步调。1575年,李挺《医学初学》运转用复方内服:“初起宜隔蒜于七寸上灸之;仍用雄黄为末,醋调敷之,仍以酒调服之;或万病解毒丹(即紫金锭之一种)、蜡矾丸,外涂内服。”此时一经是明朝晚期了。1602年,王肯堂《证治准绳》:“急服内疏黄连汤。壮实者,一粒金丹下之。生涯饮加芩、连、黄柏,外用清热解毒药敷之。”1617年,陈实功《外科正统》:“(火丹)干者色红,形如云片,上刮风粟,作痒发烧,此属心、肝二经之火,治以凉心泻肝,化斑解毒汤是也。湿者色多黄白,大小不等,活水作烂,又且多疼,此属脾、肺二经干冷,宜清肺、泻脾,除湿胃苓汤是也。腰胁生之,怒气妄动,名日缠腰丹,柴胡清肝汤。外以柏叶散、如意金黄散敷之。”清代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决》(1742 年)其实是把《外科正统》中这段论治“火丹”的内容基本照抄过来变为专门休养“蛇串疮”的内容,以“龙胆泻肝汤”替代陈实功的“化斑解毒汤”。增多针刺小疱,其他未变。因为《医宗金鉴》是官修医学教科书,是以影响很大,后世休养蛇串疮多宗之,成为清代以来蛇串疮休养的主流步调。
火灸法休养蛇串疮,从明代《医学初学》的“初起宜隔蒜于七寸上灸之”运转,清代也有所发展,1760年《疡医大全》:“用紫棉纸三张,作三长条,以火点着,从初起疮上照至疮尾,行将紫棉纸灰用灯盏油脚调匀搽之。逐日一次,三日痊愈。”同书又有“干艾叶搓为纸捻,烧烟熏至黄色即住,神效。”
从上可知,对于蛇串疮,明末就有医家摈弃传统上的虫蛇尿毒所致之病因,运转统统从东说念主体内生的角度来阐述蛇串疮的病理了。清代以来,中医主流上一般以为蛇串疮的病机有三,亡,二湿,三淤;老例治法即是以泻火除湿活血为主。清热泻火方常见龙胆泻肝汤、内疏黄连汤、仙方生涯饮、柴胡清肝汤、四妙勇安汤、犀角地黄汤、公英板蓝根汤等。除湿方常见用除湿胃苓汤。理气活血方常见用血府逐淤汤、桃红四物汤等。
也有非主流的医家独辟门道休养带状疱疹,如高都民先生。医界主流以为带状疱疹属实热之证,是以用清热泻火的方剂,而灸治法的阐述是“火郁发之”。高都民先生则以为此病毒属寒性,是以火烧法灵验,在不可用火烧法外治时,他常用热药“四味大发散”(麻黄、细辛、藁本、蔓荆子)进行休养,也常能取速效【1】。为什么?此当值得深想。
张觉东说念主《外科十三方》(1955年)中,有“龙癣疮”和“龙缠疮”,推行都是带状疱疹,“龙缠疮”的休养步调是内服中九丸(砒汞制剂),外敷青黛,以止其痛。至红肿消退不作热时,再以麻凉膏加五倍子末敷之【2】。这是外科丹药医家的路数,如今一经基本淘汰。
对于带状疱疹的现代中医休养。从文件报说念看,有的经方家好用小柴胡汤(未经西医休养的)和麻黄附子细辛汤(西医休养过的)加减。有的推选用麻附辛合血府逐瘀汤。日本学者中乡人好意思等以为,带状疱疹早期投用五苓散会产生赶快而权贵的止痛遵循,建议将五苓散作为该病的首选方药。临床医家推选休养带状疱疹的经典方剂还有大柴胡汤加延胡索、普济消毒饮、升麻葛根汤等。
传统上,早期《小品方》内服的漏芦汤,外用的升麻汤、升麻膏;还有明代末期用于蛇串疮休养的万病解毒丹(即紫金锭之一种)、内疏黄连汤、化斑解毒汤(升麻剂)、贵金丸之类,也应该值得注重。
李说念周、赵昌兰、焦来文等以仙方生涯饮加减休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,取得较好疗效,早在明代王肯堂、清代沈金鳌都用此方休养蛇串疮。朱进忠《中医临证五十年心得录》则提倡用血府逐瘀汤来治带状疱疹后遗症。以四逆散加味休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效,也有不少报说念(常与桂枝茯苓丸相助使用)。后遗神经痛的休养,顾志君推选用《令嫒》小续命汤休养;徐书则用活血效灵丹合瓜萎红花散加味。常见的还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散加减;芍药甘草汤合瓜蒌散;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加延胡索、川楝子等,据报说念都有可以的遵循。
中医对带状疱疹的休养史,其实是中医休养发展史中一个很竣工的演化标本。首先是外治法;然后发展出单方内吃法(秦皮);再然后是单方内服+外涂法(雄黄,内服外涂);然后出现复方内服休养+外涂(万病解毒丹,内服外涂);再然后即是复方分型休养(内服龙胆泻肝汤、除湿胃苓汤、柴胡清肝汤,外敷柏叶散或金黄散),发展到如今,固然还流行内服外涂一齐上,但光显休养一经偏向以内服为主了。带状疱疹的古今休养,由毛糙到复杂,由外治为主到内服为主,其演化发展经由相当明晰。
近几十年,中医在带状疱疹的休养上有两个激动亮点,一个是发掘了高效方瓜蒌草红汤;另一个是发明实践了方便良效的棉花灸。
瓜蒌草红汤出自明代孙一奎《医旨绪余·卷下·胁痛》(1573年):“大瓜蒌一枚,重一、二两者,连皮捣烂,加粉草二钱,红花五分。”方子以肝经燥郁立论,是孙氏之师黄古潭先生所开,用以休养孙一奎弟弟“发水泡疮”的“胁痛”(应为带状疱疹)。孙一奎的《赤水玄珠》中还有一方“神效瓜蒌散”:“黄瓜蒌(一枚,杵碎)当归尾、甘草节(五钱)没药(另研,一钱);上用酒三碗,煎一碗,分三次服,未成即消,已成即溃。”此方本源于南宋李迅《集验背疽方》(1196年,五味药),治妇东说念主乳痈、奶劳。《妇东说念主良方大全》(1237 年)也收录了此方,影响再扩大。孙一奎《赤水玄珠》的“神效瓜蒌散”少了一味乳香。孙一奎又说“薛氏(薛己)云:二方(神效瓜蒌散、立效散)治痈疽瘰疬,解毒止痛,通用之良剂也。”此方本来是乳痈专方,但到了明代演化成休养痈疽的通用方了,可知明代医家对此方是很垂青的,瓜蒌为痈疽要药是那时的医家学问,这就不难交融为什么黄古潭休养“胁痛”会开出瓜蒌草红汤了。瓜蒌草红汤的立方与“神效瓜蒌散”类似,可算是其简变方。明代龚居中《外科百效全书》(1630年)中,“胁痈之症”,初升引的即是瓜蒌汤(即“神效瓜蒌散”)或柴胡清肝汤。陈实功《外科正统》(1617年)休养“缠腰丹”,外敷的“如意金黄散”亦然瓜蒌剂,其配药中天花粉的用量最大。
瓜蒌为痈疽要药,是中医外科痈疽方剂的一条潜藏支线,尽管在历代主流本草著述中并莫得在瓜蒌条现时反应这一丝。隋代梅文梅《梅师方》:“诸痈发背初起微赤。栝楼捣末,井华水服方寸匕。”唐代许仁则(?)《母子秘录》用瓜蒌酒煮内服治乳痈:“治乳肿痛。瓜萎黄色老大者一枚,熟捣,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,去滓温一升,日三服。若无大者,小者二枚,黄熟为上。”。五代《日华子本草》(约915年):“栝蒌根:通小肠,排脓,消肿毒,生肌长肉。治热狂时疾,乳痈发背,痔瘘疮疥。”南宋杨倓《杨氏家藏方》(1178年)有“一醉膏”:“治发背、脑疽、一切恶疮。甘草半两,没药一分,大瓜蒌一枚,去皮。上用无灰酒三升,熬至一升,放温顿服。”黄古潭方也近似此方。明初朱权(臞仙)《乾坤营业秘韫》以一味瓜蒌休养风疮疥癞:“生瓜蒌一二个,打碎,酒浸一昼夜,热饮。”可见明代医家将“神效瓜蒌散”视为休养痈疽的通用方照旧有历史传统的。
黄古潭所开的瓜蒌剂那时并无方名,但作为“胁痛”的申饬良方后世已有很是的传布。明代李中梓《病机沙篆.胁痛》(1667年)中也用了此方汤:“一东说念主受暑胁痛,皮黄发泡,清肝理气俱不效,用大瓜蒌捣烂,加粉草红花极少,进口而痛即止。”明末《内经拾获》卷二称为“栝楼汤”,治左胁气痛:“栝楼一枚(大者,重一二两者,连皮捣烂),甘草(蜜炙)二钱,红蓝花五分。”清代程国彭《医学心悟》(1732年)将黄古潭方称为“瓜蒌散”(实为汤剂):“治肝气燥急而胁痛,或发水泡。”何梦瑶《医碥.胁肋痛》(1751年):“怒气郁甚,用黄连、龙胆草等苦寒直折。火愈郁愈烈,用大瓜蒌一枚,连皮捣烂,加粉草二钱炒。”李文炳《仙拈集》(1754年)称为“胁痛煎”。陈修园《医医偶录》(1803年)、江涵暾《笔花医镜》(1824年)、梁玉瑜《医学答问》(1895年)都称呼此方为“瓜蒌散”,都是用于休养“肝气燥急而胁痛”。程杏轩《杏轩医案续录》(1829年)有叶蔚如胁痛便闭案,也用此方得效。陆锦燧《䱐溪秘传简验方》(1918年)之《胁门》中,此方即是第一方,主治“胁痛”,无方名。可知历史上此方并无固定称号。
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,瓜蒌剂就一经较多地运用于带状疱疹临床休养了。我见1979年《简明中医辞典(改革本)》的“腰缠火丹”条现时就说:“即带状疱疹,治宜清热利湿解毒,用龙胆泻肝汤加减,或大栝蒌一枚煎服。局部用雄黄粉调韭菜汁外搽,亦可用针灸及耳针疗法。”【3】此辞典中“栝楼散”、“瓜蒌散”、“神效瓜蒌散”条现时都未明确有休养带状疱疹之说,“大栝蒌一枚煎服”休养带状疱疹,不知本来那处?简略是从《本草纲目》中一味栝楼治诸痈疽化来的。
在1983年第10期《浙江中医杂志》上,有王庆和《验方休养带状疱疹》一文,报说念验方(全瓜蒌20-40g、红花10-20g、生甘草6-12g)随证加味休养带状疱疹,遵循权贵。我只见到磋商引述,无法看到王氏原文,不知其方开头。王庆和此文在《浙江中医杂志》1982年12期也出现过。可知那时早有医师实验此方休养带状疱疹。王氏无人问津者,未变成大的影响。
朱进忠《中医内科证治备要》(1983年)一书中,记录有其师李翰卿(1892~1972年)休养带状疱疹的申饬良方瓜蒌青芍汤(火毒郁结证):瓜蒌100克、赤芍15克、青皮10克、连翘15克、蒲公英15克,水煎服。瓜蒌用量以30~100克为宜,量小则无彰着遵循。主治带状疱疹,症见疱疹密集成片,灼热苍凉,皮肤红赤,对脉弦或弦滑者有殊效,若能外用相助雄黄、白矾各等份,研细,入龙脑极少,茶水调涂,或用簇新马齿苋捣烂外捺,1日数次,遵循更佳【4】。据说瓜蒌青芍汤是李氏凭证小陷胸汤意变化而来。此方在医界也有一定的影响,用之休养带状疱疹的医家也不少。瓜蒌大剂量(30g以上)擅治带状疱疹是李氏领先明确指出的,并在医界有一定影响。也有临床医家以为,让患者微小泻肚的量才是瓜蒌最好灵验用量。
在樊中州《外科与皮肤疾病千首妙方》(1991年)中,带状疱疹休养共收录47首方,治法之外治为多。内服方剂主若是龙胆泻肝汤(加味),其他还有明矾解毒汤、瓜蒌散加味(瓜蒌草红汤加柴胡、栀子)、银翘三黄汤、南通蛇药片(内服外涂)等。后遗神经痛休养此书推选的是血府逐瘀汤【5】。瓜蒌草红汤只出现一次,证据它那时还莫得成为有名的专病专方。
黄古潭治“胁痛”方如今一般多称为“瓜蒌草红汤”,这是邹孟城先生所定名,其所著《三十年临证申饬集》(2000年)中有《带状疱疹奇效方》一文,先容了此方的来历,并将此方暂名为“瓜蒌草红汤”。邹孟城先生读《医旨绪余》悟得此方是治带状疱疹,随后运用于临床实践,达成大效,“不管症之轻重,皆以上方加板蓝根15g予服。惟全瓜蒌无谓如许之多,改为重者30g,轻者15g,中者21~24g。其成效之速,“真可谓之神矣”。轻者二、三日,重者四、五日,率皆病愈。后凡遇此症者,概以此方投之,无一例不效者。”“对于甘草,余随机仅用3g,雷同灵验。而红花每以1.5g为率,并未几用,而屡收捷效。”【6】
据余瀛鳌种植说,1959年秦伯未先生曾用瓜蒌草红汤治好一位中央某部肃肃同道。方子是“大瓜蒌一枚,连皮捣烂,红花一钱半,生甘草三钱”。秦氏亦然学自孙一奎《赤水玄珠全集》中的《医旨绪余》。临床实践中,他以为此方效验超出外科专著所载治方,提倡用于带状疱疹专治。参见余瀛鳌《秦伯未敦厚谈治学》(1985年)一文【7】。其实早在1929年,秦伯未的《实用中医学》之“胁痛”中就引录了《医学心悟》的“瓜蒌散”。《医学心悟》对此方的传播作用权贵。
2002年11月11日何绍奇先生在《中国中医药报》“绍奇谈医:带状疱疹”中先容了我方休养带状疱疹的申饬良方“瓜蒌甘草红花汤”,大瓜蒌1~2两,红花5分,甘草2钱,水煎服。以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。何氏证据此法系从明代孙一奎《医旨绪余》得来,他以为“用孙氏栝楼方加味休养带状疱疹苍凉有卓效。”
余国俊先生2005年发表了《瓜蒌散休养带状疱疹》,遵《医学心悟》(余氏早期不知此方出自黄古潭),称此方为“瓜蒌散”,云“非论肝经实火照旧肝胆干冷,均投以此方,奏效快捷且不留后遗症者不堪罗列。临症体验多年,乃服气此方可作为带状疱疹的专方来使用。”其处方常用量为瓜蒌仁30-50g 瓜壳15-20g 生甘草10g 红花10g,显效后酌减。若火毒盛,合方犀角地黄汤;若干冷,合龙胆泻肝汤。【8】
王幸福先生(网名古说念瘦马)是从邹孟城《三十年临证探研录》中看到“瓜蒌红花甘草汤”的,尔后运转运用于临床。在其《杏林薪传》(2011年)一书中亦然将“瓜蒌红花甘草汤”当作念带状疱疹口服殊效专方:“瓜蒌60克、红花10克、生甘草30克、大青叶、板蓝根各30克。”【9】用方药类同邹孟城先生,但剂量更大。
由此可知,“瓜蒌草红汤”从明末黄古潭治发泡“胁痛”运转,距今四百多年,固然草蛇灰线,肃静传承几百年,但一直都莫得能成为休养蛇串疮的主流方剂,而多以内科“胁痛”治剂的面容示东说念主,其显世不外近几十年的事情。简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,经余瀛鳌、邹孟城、何绍奇、余国俊、王幸福、郭永来等医界名东说念主著文写书的提倡,加之新时期互联网的传播威力,此高效方才逐步成为了带状疱疹的休养专方。
据《山东中医杂志》报说念,以瓜蒌(100克)、红花(10克)两味为汤剂休养带状疱疹54例,逐日一剂,二三服。五剂以内也全部调节,且无后遗症。参见1993年第6期。
有的医家凭证个东说念主休养带状疱疹的临床申饬,推选了一些内服外用的组合。如郭永来先生推选的是外用二味拔毒散(白矾雄黄中分)和内服瓜蒌红花汤组合。我见王幸福医案,也常用这个组合。罗大伦推选的是外敷如意金黄散,内服瓜蒌红花汤。
另,“神效瓜蒌散”治乳痈,黄古潭瓜蒌草红汤用治“胁痛”(带状疱疹),部位下移。部位再下移,还有瓜蒌瞿麦丸休养泌尿系统感染,又猜测日东说念主用五苓散作休养带状疱疹显效,猜度瓜蒌瞿麦丸(变汤剂)可能也有显效,或可尝磨练证。
有些医家以瓜蒌草红汤加味,或合四逆散,或合龙胆泻肝汤,休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,也多能获良效。
带状疱疹应早治速治,以免病情扩大化,幸免疱疹炎症把神经损坏严重难以配置,变成永久的后遗神经痛,会令东说念主生不如死。当今一般是中西医多种步调同期聚合休养,以求速效。
如今中医外治带状疱疹有围针、火针、艾灸、灯炷灸、药线点灸、刺血、刺穴、外涂敷药物等步调,但相对而言,“火烧法”光显更方便易用。近几十年有一种棉花灸用于带状疱疹休养,文件报说念遵循权贵,一般以为此法是由民间的蛛网灸翻新而来。又有传言说《针灸大成》里有蛛网灸,我莫得翻到,简略是误传。棉花灸的来历我见到有三个干系费力。
其一是王松荣,传奇是他始创棉花灸休养病毒性疱疹。《名医针灸集锦》中先容,“蜘蛛网灸是也曾盛行于王主任家乡(湖南益阳)民间休养缠腰火丹(民间称蜘蛛丹)的步调。具体操作是用薄而细的竹条制成一定直径的圆圈,网取3~5层的蜘蛛网,遮蔽在患部皮肤上,烽火灸之。对此,王主任(王松荣)童年时亲眼目睹过,发觉遵循可以。自后他感到此法不卫生,受此启发,他用极薄之脱脂棉片,代替蜘蛛网。”【10】王氏棉花灸步调:先将患处皮肤洗净,非常是患处已涂药膏的患者,应先洗净油脂并擦干。取浅近一层棉花,越薄越好(薄如蝉翼),不要东说念主为的将厚棉压成薄棉片,薄棉片中切勿有闲静和洞眼,以免影响烧灸疗效。患者要夸耀患部,棉片按病损区大小复盖在疱疹上,棉片宜大于病损区1~2mm,三周压贴不要翘起(点火位微翘)。一切就绪后,令患者闭目,用洋火烽火一端灸之。患者只嗅觉有一过性微小烧灼痛,无须任何科罚(有溃破者,涂以龙胆紫即可)。多半患者未来疱疹感情变暗,缩短、干退、自觉症状松开,如斯不需要再灸烧。不然可按原步调再灸烧1次。逐日灸烧1次,最多4次(王松荣.第一届寰球针争学术大会《针灸论文摘录选编》;1987)。棉花灸调节率可达90%以上。王松荣先生1986年在《中医杂志》发表有《棉花灸休养带状疱疹22例》【11】。在棉花灸的实践上,王氏影响较大。
民间用蜘网灸治蜘蛛疮,简略是古东说念主以为烧蛛网能够清除蜘蛛邪毒的起因。古东说念主这种目标并不奇怪。
其二是高都民先生,据《高都民先生经方临床申饬集》说,“我1964年在(湖南)泊罗农村,见农民用蜘蛛网在疱疹上火烧休养带状疱疹很灵验,运转怀疑带状疱疹的辨证不妥属热属火,也应当是一种“陈寒外束”的病毒为患。我选用“火烧赤壁法”休养十多例带状疱疹,常烧1~2次,疱疹便逐步消散。”高氏的“火烧赤壁法”:“将优质棉一小团撕成蝉衣状,量疱疹大小,取一块,放在皮肤最疼处,用火一丝,一秒多钟,棉即变成灰,皮肤烧处略红,休养即达成。若疱疹面积很大,只遴荐油煎火燎最疼处烧之;疱疹严重的,可选多处、屡次火烧。无任何反作用。”高氏还把此法带到了墨西哥使用。【12】高氏何时运转实践“火烧赤壁法”?暂未能找到干系文件。
其三,清代一经出现铺棉灸。清代邹存淦《外治寿世方》(1877年)卷二“诸疮”:“用新棉花扯如纸薄一层,量癣宽大,将棉花铺贴,用火向花上一丝,骤然燃尽,当即止痒,且并不焦痛,不须用药,极简,极效,棉花须用弹过者,倘再发,照治一趟,磨灭。”这是火棉灸用于治癣,但此法传播有限。从1987年《现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》来看,1987年之前,杨介宾种植就有用梅花针散刺+火棉灸来休养顽癣痒疾,这应该是阐发邹氏火棉烧癣的步调【13】。自后他也彭胀用此法休养带状疱疹了。杨氏的棉花片一般以3×3厘米为基础单元,过大不好操作。
对于棉花灸,简略三东说念主是各自觉明,同归殊途吧,他们都是“点火者”。
棉花灸的问题是要淡雅注意烫伤,是以棉花灸的棉花要弄到薄如蝉翼,烧事后一般无须其他科罚,较重者可衔尾外涂药物休养,个别重者可相助内服休养汤剂。头面及有毛发部位,不宜选用棉花灸,应另择他法。
也许棉花灸还不够方便,还有更方便的火烧法。清代运转就有用径直火烧法休养带状疱疹了,顾世澄《疡医大全》(1760年):“(白蛇串)用紫棉纸三张,作三长条,以火点着,从初起疮上照至疮尾,行将紫棉纸灰用灯盏油脚调匀搽之。逐日一次,三日痊愈。”又烧又涂,一举两得。《申饬良方全集》(1863年):“串蛇丹,先于七寸处灯火三灸,用苋菜根烧灰存性,麻油调搽。”
在樊中州《外科与皮肤疾病千首妙方》(1991年)中,带状疱疹休养共收47首方,其中1号方即是“火熏法”“取梳头油或食用菜油若干,市售黄厕纸一张,直裁4份,取l份卷成纸卷,蘸油待用。充分夸耀患处,烽火油纸卷,距病灶约5厘米,由外向内反复旋转。患者有热烫感时即住手。旦夕各1次。……遵循舒心。”此书未收载有棉花灸,可知那时棉花灸休养带状疱疹还未流行。
从我网罗到的费力来看,近代以来,民间火烧法休养带状疱疹,有径直用稻草烽火,绕圈烧灼的;有径直上火机烤灼的;还有我方铺上纱布,淋上酒精,点烧毁灼的,利害而危机。简便火烧法的淡雅事项同棉花灸,必要时,烧灼后要涂抹京万红、红花油等然后包扎固定。
【作家声明】:以上费力得自古今各式医学文件及集会,仅供医学东说念主士征询参考。疾病用药请遵医嘱!
附录一:
古今蛇串疮外治药物分类分析(以古代费力为主)
一、矿物剂,以雄黄剂为主。
古代蛇串疮外敷多见雄黄剂。从南宋《幼幼新书》所引《令嫒》《圣惠》蠼螋疮外治法来看,宋代往日还莫得使用雄黄。使用雄黄大要是从宋代运转的,《鸡峰普济方》(1133年)中就有了。明代用雄黄醋调外涂的步调一经很流行。因为那时以为蛇串疮是虫蛇毒气所致,是以选用杀虫蛇的雄黄休养。单味雄黄,或醋调,或香油调;或熟猪油调;或酒精调;或烧酒调;都可以。
休养蛇串疮常见复方雄黄剂:
蚕沙+雄黄(极少)+麻油
石灰+极少雄黄+水+香油(精练膏)
雄黄+枯矶(中分),干粉。
天然素人白矾(明矾)+雄黄(中分),干粉,即二味拔毒散。(评价高)
雄黄+白芷+酒
鳝鱼血+雄黄
京墨汁+雄黄
雄黄和青黛(生大黄粉亦可),等份研末,用烧酒调涂,遵循很好。(评价高)
雄黄、靛花(即青黛)各一钱,蜈蚣一条,共研细末,水调敷。
蜈蚣(十条,为末,不可经火),白芷(三钱,为末,白者佳),雄黄(三钱,为末),生甘草末(三钱),香油二两。将三味浸之三日,或随浸调搽,皆能立功也。
土蜂窠、露蜂窠、白矾、硇砂、雄黄(参半两),麝香(一钱)。上为细末,用醋涂病处,日二。
更复杂的复方雄黄剂不录。
从文件看,各式复方雄黄剂的休养遵循都可以。
雄黄是砷剂,有抗病毒作用,自然雄黄中还含有1%的砒霜。雄黄难买,或可用硫磺,自然硫磺杂质中亦然含有砷的,也有抗病毒作用。
淡雅:运用雄黄应淡雅过敏反应!后果严重。
其他矿物剂还有:
《葛氏方》:“盐三升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及热,以绵浸汤中,㩉(音吸,击也)疮上。
《葛氏方》:胡粉(碱式碳酸铅)涂之;
《小品方》:芒硝(水和);
《普济方》:用生铁为末,猪胆汁为膏。
用芒硝浓煎汤沃洗。
无名异末,水调敷。
白矾煎汤浸洗。
生白矾细研,以生葱汁调,厚涂之。
蜡矾丸,外涂内服。(《医学初学》)
陈石灰麻油调敷。
烂铁锈,磨浓敷之,立效。
醋和胡粉涂之。
硫黄、荞麦面各中分,浓茶水调敷,逐日4~8次。(真君妙神散)
密陀僧粉+香油(或醋)调敷患处,也可加极少龙脑。神效。(评价高)
石膏30克,50%酒精(或50%白酒)1100毫升,密封浸泡1日,去渣留液。每天4~6次。
二、灰炭剂
灰炭剂产生的时辰也很早,方子也多。草木灰其实是矿物轮廓体,其主要要素是碳酸钾,一般在6%-12%掌握,其次即是磷元素的含量,频繁在1.5%-3%掌握。白色灰所含的钾主要以硅酸钾状貌存在;玄色草木灰,钾主要以碳酸钾状貌存在,而碳酸钾的水溶性要高于硅酸钾。各式植物的灰炭矿物要素固然存在一定相反,但大体上莫得推行相反。动物充分烧毁后灰烬的主要要素以磷酸钙为主。
古东说念主以下所谓烧灰,可能实指存性黑炭化。
《葛氏方》:烧鹿角,苦酒和涂之。
《葛氏方》:楝皮及枝,烧作灰,敷之。
《令嫒方》:烧鹿角为末,以苦酒和敷疮上,已有汁者,烧说念旁弊蒲席敷之。
《令嫒方》:羊髭烧灰,腊月猪脂和封之。
用芦箔上草绳经子烧灰,同生油调涂。
苎麻在疮上揉搓水出,即以苎麻烧灰为末,掺在疮上即愈。(《外科启玄》)
方用宝钞一张,烧化存性,研为细末,用米醋调稀,鸡翎涂患上,一日三次即愈。忌食发物。
用锅脐灰(即百草霜),将臭饭脚水调敷。
蛇壳烧灰。菜油调敷,立效。
猪窠草烧灰,麻油调搓。
陈壁土、头发灰(各等份)。麻油调搽。
黄粟米焙,研细,麻油调搓。
九龙草焙存性,麻油调搽。
旧伞纸烧存性,香油调敷。
用蛇泡勒烧灰,麻油调搽。
旧草席,烧灰香油调敷。
鲫鱼烧灰,和醋搽之,均极效。
大麦炒焦研粉菜油和敷。
串蛇丹,先于七寸处灯火三灸,用苋菜根烧灰存性,麻油调搽。
腐竹(豆腐成品)烧存性,成粉,麻油调涂。
刺猬皮瓦上焙存性,合芝麻油搽。
烟袋油涂敷。
竹叶烧成灰,用茶油调匀涂患处。
取空腹菜茎,焙焦研细末,用菜籽油调成膏状,外涂患处,逐日2~3次。
将杉柴炭(或松毛灰)若干研细,加龙脑极少,用麻油适量调成糊状。以棉签或羊毫蘸涂患处。每隔2~3小阵势部干燥即涂搽1次。
翻看马王堆《五十二病方》,才知中医外科治外伤、疮痈用灰炭剂之多之古。
三、土壤剂
《葛氏方》:末蚯蚓矢,敷之。
孙想邈:唾和土成泥涂之
燕窠中土,以猪脂和敷之。
取吴茱萸东行根下土,醋和涂之。
取厕前东说念主尿泥涂,立瘥,绝验,更不须余方。
白鳝泥(高岭土),香油调敷。
蚯蚓连泥捣敷。
灶心土干研,清油调涂。
白蛇缠,红土香油调敷亦妙。
陈壁土、头发灰(各等份)。麻油调搽。
四、药油剂
或用清油搽之即安。
先用麻油搽。次用糯米同韭擂成膏涂。
用蜈蚣不拘若干,东说念主真香油内瓷瓶收贮搽之。不二次即愈。
螟蚣油(《巫彭真君传》),治蛇窠疮,兼治蛇咬伤成疮,俱神。蜈蚣(十条,为末,不可经火),白芷(三钱,为末,白者佳),雄黄(三钱,为末),生甘草末(三钱),香油二两。将三味浸之三日,或随浸调搽,皆能立功也。
患病后,立即用精练油或风油精涂抹,日涂3次,有良效。
方柿油搽之。
蛋黄熬油涂。
民间有用93号汽油涂沫患处的验方,就一试,尽然灵验。
【作家领导】:运用蜈蚣应淡雅有的病东说念主会过敏反应!
五、草药剂
洗涂剂
甘草汤洗之。
用芒硝浓煎汤沃洗。
白矾煎汤浸洗。
取败葵扇,煮取汁洗之。
槐白皮半斤切,以苦酒二升渍半日,刮去疮处以洗,日五六遍,仍以赤小豆 末以苦酒和敷之,燥复易。赤子以水和。
梧桐树白皮,泡水涂患处,有神效。
升麻 30~50g浓煎取汁,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,保持局部湿润(或者屡次频涂),忌食姜、蒜、鱼、蛋等辛辣之品。
捣烂涂敷剂(多为鲜品)
犀角(水磨)、水苔、生蛇衔、生地黄、生菘叶、蒴藋叶、五叶藤、慎火草、浮萍草、豆豉(水和)、大黄(水和)、栀子(水和)、黄芩(水和)、大麦(口嚼)、梨叶(口嚼)、马鞭草、蒺藜叶(或子)、韭、麻子(口嚼)、桂(口嚼)、鸡肠草、扁豆叶、梨子(口嚼)、粟子(口嚼)、扁竹、马齿苋、(镜面草+盐)、(剪红罗花或叶+蜜)、(马兰+甘草+醋)、(糯米+韭)、(糯米粉+盐)、莴苣(或子)、万年轻、翠羽草、(橘叶+糯米)、柿漆汁、糯米(口嚼)、(生百合+白糖)、(芝麻炒研+菜油)、鲜芙蓉叶、杠板归、蜈蚣草、(侧柏叶+鸡蛋清)、鲜仙东说念主掌(去刺)、无花果叶、侧柏叶。
粉末剂
《葛氏方》:末赤小豆,苦酒和涂,若燥者,猪膏和涂。
黄柏末,和猪脂涂上,明日以盐汤洗。
生甘草捣末敷之。
先用雄黄末搽,如有白泡再用海金沙末搽好。
大黄、五倍子(各二钱为末)。蛇壳烧灰。菜油调敷,立效。
白及(八钱),水龙骨(粪缸板上者佳)。研末。水调搽。
五倍子末黄泥水调涂。
用龙胆草研末,柿漆调敷。
侧柏叶炒黄五钱,蚯蚓粪不拘若干,黄柏、大黄五钱,赤小豆三钱,共研细末,用猪胆汁调搽即愈。
黄药子末搽之。
王不留行炒到一半炸开后打粉,疱疹已破者,将粉撒于已溃破的疮面上,未破者,用麻油(花椒油或鸡蛋清)将王不留行粉末调成稀糊状涂抹,一日三次,涂药后,无不良反应,约20分钟可以止痛。(孙永华)
取地龙五条,烤干研末,加香油调匀,搽抹局部。一般用药五分钟能止疼,三到四天痊愈。
其他
甚者急以细磁锋砭血,精猪肉片贴之。(近代也有用羊肉片的)
鸡冠血,日涂数次。
白脖蚯蚓数条,白糖适量。将蚯蚓放东说念主碗中,撒上白糖腌制,待蚯蚓化为液体后,用消过毒的棉球蘸液体涂抹患处,逐日数次,一般3~5天即可痊愈。
无蚯蚓,可用泥鳅。活泥鳅若干条,养于净水中去土壤。置碗中,加入极少白糖,用干净筷子络续搅动20分钟,去泥鳅,以粘液糊厚涂患部,干则换之,日数次。
将蜂蜡融解,浇敷在疮口上,苍凉即止,一次调节。使用淡雅事项:蜂蜡的融解温度是70度,70度可烫伤皮肤,蜂蜡融解后略微冷却霎时,以不烫伤皮肤为度,不外温度太低影响疗效(可以火灸一下),况兼所浇蜂蜡需3-4mm厚,要淡雅掌捏。
证据:以上方剂具体出处及详实报告请看正文内容。
六、现代中成药
外涂内服
外涂内服休养带状疱疹的中成药,现代常用的有:
云南白药,内服:每次0.3~0.5克,逐日3次。外涂:云南白药适量,加入极少芝麻油与白酒,调成糊状,涂于患处,逐日3次。
季德胜蛇药片(即南通蛇药片),内服:每次5片,逐日3次。外涂:季德胜药片适量加50~60度白酒调药糊搽患处。
六神丸研末,加极少醋调成稀糊状,然后涂敷于患处,逐日3次;同期内服六神丸,每次5~10粒,逐日3次。
七厘散内服1~2.0克/次,3次/日。儿童用量酌减。外涂:将七厘散用医用酒精和成糊状,均匀涂抹于水疱之上,两三天后将残药洗去,再重新涂抹,直至痊愈。
速效救心丸,每次口服5粒,逐日3次,温滚水送服。同期取速效救心丸适量研成细末,以米醋调成稀糊状,用无菌棉签蘸药涂于患处。若溃烂活水者,可径直将药末撒于患处,再以无菌纱布遮蔽,每天2~3次。
西黄丸(犀黄丸),每次3克,逐日2次,饭后服。外涂:行将西黄丸研末,加适量的醋调成糊状,用棉签蘸取敷于患处,逐日两次。
外涂:
用蛋清青黛膏外涂休养,疗效权贵且安全可靠,价钱便宜。
牛黄解毒片(或含雄黄的喉痛消炎丸)成粉,紫药水合涂敷。
西瓜霜喷剂(干粉剂)喷涂。
紫金锭片(有雄黄)。10~20片研末,温滚水或茶水调糊外用,1日2次(4-5次更好),一般7天可愈。
冰棚散(或口腔溃疡散)适量加凡士林调成膏,涂敷患处,逐日1次,连用3~5日。
复方片子癀软膏(主要成份是片仔癀粉﹑季德胜蛇药片),涂于患处,一日2~3次。
如意金黄散适量,用清茶调敷,一日数次。如意金黄散配药中天花粉的用量最大。陈实功《外科正统》外治缠腰丹即是用如意金黄散敷之。
【作家领导】以上方剂得自各式医学文件及集会,仅供医学东说念主士征询参考。疾病用药请遵医嘱!
附录二:
带状疱疹是现代医学称号。是一种好发于胸部、腰部、算作及排场部的族集性水疮,它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临床常见皮肤疾病。带状疱疹的特征有二:一是簇集性水疱呈带状排列;二是神经痛,带状疱疹病毒为嗜神经性,是以此病常伴有彰着的剧烈神经痛,痛如火燎、针刺。带状疱疹70%的发病部位为腰部或胸腹部,20%为沿三叉神经差别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。
带状疱疹频繁是通过呼吸说念或战争分泌物传染,多半东说念主感染后不会发病,为隐性感染,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才易被引发。带状疱疹可自愈,一般不会危及人命,儿童和后生患程一般为2~3周,老年东说念主为3~4周。但后遗神经痛则可持续1~2个月或更长。患者感染后一般可赢得毕生免疫,个别免疫劣势者可再发。带状疱疹的东说念主群发病率约为0.22%,而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率可达9.0%。接纳大剂量放疗和化疗的骨髓拦截患者更是高达50%以上。50岁以上的带状疤疹患者约有30%以上会留住后遗神经痛,且年齿越大,患后遗症的契机越大,苍凉也越严重。之是以有后遗神经痛,是因为疱疹炎症把神经损坏得相比重难以配置,是以此病一朝发作要尽早正确地休养,以免后患。
对于带状疱疹,现代医学休养的抗病毒药物常用阿昔洛韦、西咪替丁等,口服止痛剂用布洛芬、普瑞巴林等,外用炉甘石洗剂、阿昔洛韦软膏等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休养药物常用三环类抗抑郁药、抗癫痛药及利多卡因贴剂等。以上药物休养可能疗效并不睬想,有费力称带状疱疹现代医学尚无殊效疗法。
当今一经有带状疱疹疫苗,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简略只可减少不到一半的得病概率。如果一经感染带状疱疹病毒,带状疱疹疫苗最多只可减缓发病时的苍凉。
声明:本刊定位为临床医师交流,请勿仿方用药(后果喧阗),中医需要望闻问切,请查阅“各地经方门诊导航2024版”就近面诊。参考文件:
【1】高都民编订. 高都民先生经方临床申饬集[M].中医古籍出书社出书,2019:24
【2】张觉东说念主,外科十三方考[M].北京:出书社学苑,2009:95
【3】《中医大辞典》裁剪委员会. 简明中医辞典(改革本)[M]. 1979:957页
【4】朱进忠编订,中医内科证治备要[M].山西东说念主民出书社,1983.08,第22页
【5】樊中州主编,外科与皮肤疾病千首妙方[M].科学进步出书社,1991.05,第321页
【6】邹孟城.三十年临证申饬集[M].上海:上海科学期间出书社,2000.
【7】余瀛鳌.秦伯未敦厚谈治学[J].中医杂志,1985(1):72
【8】余国俊.瓜蒌散休养带状疱疹[J].中国社区医师,2005,(第12期):29-30
【9】王幸福,杏林薪传[M]. 出书社东说念主民军医,2011
【10】黄琴峰主编. 名医针灸集锦[M]. 1996:14
【11】王松荣.棉花灸休养带状疱疹22例.中医杂志,1986;(8):47
【12】高都民编订. 高都民先生经方临床申饬集[M]. 2019:115
【13】陈佑邦,邓良月主编. 现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[M]. 1987:158
【14】范瑞强主编,带状疱疹,中国中医药出书社,2012.12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管事,悉数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